2011年7月27日,福建省海洋环境科学联合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厦门大学曾呈奎楼召开。福建海洋所梁红星所长、张钒书记、海洋与环境学院吴立武书记等领导以及来自两岸的三位特邀专家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由海洋与环境学院曹文清副院长主持。厦门大学科技处毛通双副处长致开幕辞。会议首先宣布以唐启升院士为主任的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并颁发学术委员聘书。
黄邦钦教授汇报2008-2010年的工作进展。
黄邦钦教授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和定位、研究方向的调整,为实验室平台和队伍建设所做的努力,以及未来的工作设想等。张彩云副教授等六位实验室骨干成员代表实验室三个研究方向向学术委员和特邀专家汇报研究进展。
· 张彩云:河口羽流对台湾海峡近岸高叶绿素区影响的遥感分析
· 刘四光(福建海洋所):厦门湾环境质量演变
· 洪建胜(福建海洋所):海洋信息系统研发及其应用
· 陈能汪:厦门九龙江北溪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科技支撑平台
· 彭本荣:流域-河口-海洋综合管理
· 黄凌风:高污染潟湖湿地的生境修复与生态恢复
骨干成员所作的研究进展汇报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兴趣。龚国庆教授与林森杰教授对遥感分析的长期验证提出建议;刘红斌教授与李炎教授对厦门湾浮游动物小型化的可能原因提出了几点看法;唐启升院士和刘康克教授建议将流域-河口-海洋的综合管理推向国际平台。
27号下午的委员评议环节,各位委员和特邀专家对实验室的定位和研究方向做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实验室定位台湾海峡及其毗邻近海-流域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海陆统筹管理,既符合福建省海洋基地试点开发的要求、将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相结合,又抓住国家重点开发海洋经济的契机,凭借天时与地利、加上年青化的领导班子和学科带头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加强与地方管理部门合作,在生态安全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强化成果应用,同时进一步发挥地区优势,推动两岸合作,抓住新的研究热点,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
根据实验室的定位和研究方向调整,学术委员会建议实验室尽快更名为“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Fujian
Provincial Joint Key Laboratory for Coast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EES)。
本次学术年会作为省重实验室更名和调整研究方向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专家们对实验室定位和方向的把握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极大鼓舞了实验室成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实验室的凝聚力,提升了实验室的影响力。我们相信,在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引导下,实验室各项工作必将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